咸阳作为全省唯一被赋予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使命的地级市,肩负着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的重任。4月2日,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陕西科技报全媒体咸阳行走进咸阳高新区采访,通过开展全媒体采访报道、全面运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维视角,探寻咸阳高新区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位于咸阳高新区西北大学科技园内的中仪瑞昇(陕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集实验仪器设施检测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企业致力于推动我们国家化学分析仪器及相关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开发出替代进口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器的系列新产品,满足国内用户对高端分析仪器的需求为发展目标。
近年来先后研发出了全自动盐碘分析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滴定仪等分析类设备,大多数都用在疾控、卫生、水厂、实验室等行业。企业研发部负责人刘伟刚介绍,手工法盐碘分析的缺点是步骤烦琐、操作要求高、易受干扰、耗时、结果稳定性依赖操作者技能、不适合大批量或快速检测。他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盐碘分析仪,一键运行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大幅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国内处于领头羊,且误差保持在±0.2,而手工法盐碘分析误差则在±0.8。
据了解,企业在科学技术创新和研发上持续投入,多渠道合作,引进了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与延安大学、西北大学,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推动高校成果转化,初步取得效果。
西安交通大学——翔宇医疗康复医疗器械研究院为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智能医疗设施及AI机器人应用研发的高新技术中心。一是专注于脑机接口设备、核心算法及相关应用的研发工作,旨在通过创新技术提升人机交互的效率和体验,为未来科技产业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智能的康复机器人,以辅助医疗康复领域,提高康复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康复方案。
企业已开发出高精度多通道脑电采集设备、脑电图机、多功能脑肌联合神经康复治疗系统、脑控吞咽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运动想象神经重塑康复机器人、基于脑电的专注力自适应训练机器人等,在研产品有精神心理领域的脑机接口检测评估及训练机器人等,多项产品、技术填补行业空白。
企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咸阳高新区在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做到了“精准帮扶”。从项目选址到最终落户都由“园长制”一对一人员专门负责,一站式高效政务服务。对于首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都给予实际资金奖励,提供厂房优惠政策,配套专家公寓、职工公寓,提供1元日租政策,定期为区内企业举办各类招聘会、投融资对接会,并整合高校研发资源,为项目解决“卡脖子”难题。
咸阳高新区始终将企业梯度培育作为重点工作,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客户服务体系,通过政策解读会、业务培训会、创新项目路演等,提升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着力推进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
这些企业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并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敏锐度,迅速抢占行业制高点,为咸阳高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咸阳高新区累计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10家、高新技术企业260家、瞪羚企业38家、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占咸阳市科技型企业43%以上;“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达21支;全年共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25个,位居咸阳市第一。